中国童话故事
中国童话故事1老鼠王国的国王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专为老鼠幼儿园高薪请来了两位外教老师。他们分别是有“丛林生存专家”之称的大象老师和有“沼泽之王”之称的鳄鱼老师,为小老鼠们上一天野外生存课。
小老鼠们被分成了两个班。一班的小老鼠坐在大象老师背上来到了位于老鼠王国南边的大森林里。小老鼠从来没有离开过老鼠王国,一个个又兴奋又好奇,到处东张西望。小老鼠嘟嘟抓住大象老师的耳朵在荡秋千;小老鼠棒棒骑在大象老师的象牙上四处张望;还有蹦蹦为了看得更清楚干脆把大象老师的鼻子当成滑滑梯,滑到了老师的鼻子末端。大象老师告诉大家森林里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比如树上的红通通的苹果、粉嘟嘟的桃子、橙黄的柿子等等都是可以吃的。草丛中的草籽、蚂蚱等等也是可以吃的。她也告诉大家森林也很危险,如树上的猫头鹰、树洞里的蛇,还有草丛中五彩缤纷的蘑菇有毒……
在森林西边有一条小河。二班的小老鼠们正在跟鳄鱼老师学习水中生存技能。他背着小老鼠们来到河的中间给他们讲解水中的秘密。在水鸟老师的指挥下这群小老鼠一个个分别从鳄鱼老师的左右两边跳下水。有一个调皮的小家伙从鳄鱼老师的鼻子尖儿上一跃而起跳到鳄鱼老师的前面。在老师的精心教导下,他们很快就学会了游泳、潜水、水下捕食等等。
小老鼠们一边学习一边做游戏,快乐的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他们在大象老师和鳄鱼老师的教导下学到很多野外生存知识。太阳快要落山了,小老鼠们重新坐到两位老师背上,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中国童话故事2微波荡漾在清晨的湖面上,支架上的鱼竿伸向湖面,杀气腾腾。鱼漂露出半截身子,像游泳高手一样悬停在水中,它在为主人传递鱼讯。
垂钓者坐在湖边,他一边抽着香烟,一边注视着鱼漂的一举一动。
突然,鱼漂轻轻地抖了一下身子便开始慢慢下沉。这时,只见垂钓者立即起身提竿,然后又动作娴熟地遛鱼、回竿、抄鱼,一条三四斤重的大鲤鱼被他成功钓获。
可是,这条鱼并没有吃钩,因为鱼钩钩在了鱼鳍根上。垂钓者一边摘钩一边打量着这条鱼。“不但是个豁嘴儿,而且身上只有半边鳞,看样子很有来头。”垂钓者自言自语地说。
大鲤鱼在垂钓者的手里一边愤怒地甩着大尾巴,一边吼叫着说:“是我不小心挂到了你的鱼钩,这不算你有什么真本事,你应该放了我!”“不吃钩也能被我钓上来,这说明你是一条该死的鱼,让我放了你,凭什么?”垂钓者毫不客气地说。
“凭我多次死里逃生,命不该绝!”“没错,看得出你是一条有故事的鱼,那就把你大难不死的经历讲给我听听吧。”
只见大鲤鱼先是“咯咯”地清了清嗓子,然后就讲起了它的故事:
“我第一次中钩是在三年前,那时我还小,还不懂得江湖险恶,因为贪吃一条鲜活的蚯蚓,被藏在蚯蚓体内的鱼钩钩住,然后被人一下子从湖里拉出来甩到岸上。那个人一定是想先把我杀掉然后再带回家。他把我按在湖边的一块石头上,用刀子刮去我身上一侧的鳞片,那滋味真是钻心的疼。就在他把我翻过身子,要刮去另一侧鳞片的时候,我从他的手里一打挺就跳进湖里逃脱了。
第二次中钩时,我已经长大了。有了第一次中钩的教训,我发誓要管牢自己的嘴巴,不去吃那些来路不明的东西。可那粒钓饵实在是太香甜了,我无法抵挡它的诱惑,尽管加倍小心,结果还是被裹在里面的鱼钩给钩住了。可我有一身的力气,当钓鱼人用力拉我的时候,我挣断鱼线逃脱了。从此,我便身上带着半边鳞片,嘴上挂着鱼钩,拖着一段鱼线在水中终日游荡。同伴们都把我视作怪物,怕我把厄运带给他们,纷纷离我而去。
第三次中钩,纯属意外。通过前两次中钩,我总结出了经验:凡是钓饵都会有一根鱼线牵着,而且离钓饵很近的地方还会有一颗灰色的坠子。那天,我正围着一粒钓饵埋头吃着钓鱼人撒下的诱饵,没想到我嘴上拖着的那段鱼线竟然缠在了钓鱼人的鱼线上。我想挣脱,鱼线却越挣越紧。当钓鱼人把我拉出水面时,他的伙伴急忙拿起抄网向我伸了过来,真没想到,那抄网竟然抄在了我的腰上,我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奋力一搏,脱了身。可我的嘴巴却被一直挂在上面的鱼钩给勾豁了。
我想,这三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足可以使你感动,所以,你应该放了我!”“这不可能!钓鱼的人心都很硬,有时候高兴了才会放掉一些小鱼,从没听说哪个钓鱼人会把大鱼放掉。不过,你的故事确实够惊险、够刺激、够传奇,可依我看,你的每次逃生都纯属侥幸。
第一次逃生是因为那个钓鱼人有些愚蠢,他应该先把你开膛破肚,然后再刮去鳞片,这样才万无一失。第二次逃生是因为那个钓鱼人不是老手,他的鱼线很不结实。第三次逃生是因为帮忙抄鱼的人不会抄鱼,帮了倒忙。
好了,我不想再和你多嗦,我还是先把你装进鱼护放进水里呆着吧。不过,你可要珍惜这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因为到了晚上,你将变成一盆口味地道的水煮鱼。”
垂钓者把大鲤鱼装进鱼护,然后又冷冷地说道:“遇上我这样的钓鱼高手算你倒霉,有什么逃生的办法随你去想。”说完,垂钓者把装着大鲤鱼的鱼护“啪”的一声投进了水里。
这是一只又大又结实的鱼护,敞开的鱼护口搭在岸上,想跳出去?不可能!鱼护口上系着一根很细却很结实的尼龙绳,绳子的另一端又系在一根铁钎上,铁钎又被垂钓者牢牢地插进泥土里,想挣断绳子?不可能!
大鲤鱼在鱼护里胡乱地冲撞着,尽管这一切都是徒劳。或许,它的眼中正流淌着绝望的泪水,可谁又能看到水中的眼泪,即使能看到,谁又会对它报以一丝怜悯。
垂钓者不再理会鱼护中的大鲤鱼。他又点燃一支香烟,一边抽着一边紧盯着水中的鱼漂,他在等待着下一条鱼上钩。过了一会儿,鱼漂又动了一下,垂钓者马上丢掉手中的烟头做好了提竿的准备。
丢在地上的烟头在微风的吹拂下碰到了系鱼护的尼龙绳,尼龙绳很快就被烟头给烧断了,大鲤鱼抓住这个机会带着鱼护悄悄地向水底下沉。接着,它又在鱼护里来了个漂亮的转身,然后就纵身一跃冲出鱼护,在湖面上“哗啦”一声掀起一朵晶莹的水花。
垂钓者一边呆呆地看着向湖水深处游去的大鲤鱼,一边情不自禁地说道:“天哪!这可真是一条不该死的鱼。”
中国童话故事3清末年间,滕县有个名叫姚诗志的县令。他清正廉明,爱民如子。这位县令很有学问,写得一手好字。据说他是坐着二把手来滕县上任的。车子除了少量行李衣物外,全是书籍和字帖什么的。
滕县南门里有家卖粥的小市民,一天,五更头,两口子抬着粥缸子、碗架去摆摊儿卖粥。不巧,被一块大石头绊倒,摔烂了粥缸子和卖粥用的碗。小本营生,这一下,去了半个家当,两口子就坐在地上哭起来。
这天早晨,县令姚诗志,出了公馆,准备到南门城外游逛,正好碰上卖粥的两口子在痛哭。他看了看泼得满地的粥和碎缸,又问了问卖粥的家境,就对卖粥的两口子说:“这样办吧,你俩把这块石头抬到衙门里去,老爷我要审问这块石头,叫他赔你的粥缸子。”
……此处隐藏13082个字……一些收敛。然而,本性难移。没过多久,狐狸又开始了自己的偷盗行为。一次次得手,一次次蒙混过关。使得他有了几分得意,几分飘飘然……
狐狸正在庆贺自己的幸运时,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警惕的猎人早已将枪口瞄准了他……
狐狸的命运当然不会比老鹰好多少,人们一定要牢记,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去拿。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中国童话故事13有一只猫认识了一只老鼠,便对它大谈特谈自己是多么喜欢老鼠,原意和它交朋友,弄得老鼠终于同意和猫住在一起,共同生活。“我们得准备过冬的东西了,不然我们到冬天会挨饿的,”猫说,“至于你嘛,我的小老鼠,哪里也不要去,我真怕你会被什么老鼠夹子夹住。”老鼠接受了猫的好建议,于是它们买来了一罐猪油,然而两个人都不知道该把猪油放在什么地方。它们左思考右思考,最后猫说:“我觉得这猪油放在教堂里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谁也不敢偷教堂里的东西。我们把猪油藏在祭坛下,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决不动它。”猪油罐就这样被放到了安全的地方。可是没过多久,猫开始想吃猪油了,便对老鼠说:“小老鼠,我想跟你说点事。我的表姐刚刚生了一个小宝宝,还请我当小宝贝的教母。
那小宝贝全身雪白,带着一些褐色的斑点。我要抱着它去接受洗礼,所以今天要出去一下,你一个人在家看家,好吗?”“好的,好的,”老鼠说,“你尽管去吧。要是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千万要记着我。我很想尝一点洗礼时用的红葡萄酒。”这一切当然都不是真的,因为猫并没有表姐,也没有被请去当教母。它直接去了教堂,偷偷爬到猪油罐那里,开始舔呀舔,把顶上一层猪油舔得精光。然后,它在城里的屋顶上散了散步,想碰碰别的运气;接着便躺下来晒太阳。每当想起那罐猪油,它都情不自禁地舔舔自己的嘴唇。它一直等到天黑才回家。“啊,你终于回来了,”老鼠说,“这一天肯定过得很开心吧?”“一切顺利。”猫答道。“你们给那孩子起了什么名字?”“没了顶层!”猫冷淡地说。“没了顶层!”老鼠叫了起来,“这个古怪的名字可不多见。你们家常取这样的名字吗?”“那有什么?”猫说,“不比你的那些教子叫什么‘偷面包屑的’更糟吧?”
中国童话故事14伦道夫是只小负鼠,为了他,爸爸妈妈伤透了脑筋。
“我真不明白,”妈妈说,“所有的负鼠都能用尾巴缠在树上,倒挂着睡觉,你怎么就不能?”“我也不知道。”伦道夫哭丧(sang)着脸说,“我试过不知多少次了。”
“再试试,”爸爸鼓励道,“没准儿多练几次就行了。”
“好——吧。”伦道夫叹了口气。但是,他又尝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
“看来我是真的不行!”伦道夫委屈地说。
“肯定行的!加油!”爸爸说。“就不!”伦道夫号啕(háo táo)大哭,“练一次摔一次,我的脑袋疼极了!”“要是摔不着脑袋,你还练吗?”妹妹问。“那还可以。”“咱们在树下面堆上一堆树叶,”妹妹建议说,“你要是掉下来,就会落在树叶上。”“这主意不错。”爸爸说。他们捡了一堆树叶,堆在了树下。
“那,我就再试试。”说着,伦道夫爬上大树,但又试了好几次还是不行。哥哥和妹妹去玩了,爸爸和妈妈也散步去了,只剩下伦道夫还在那儿练着:掉下来,挂上去;掉下来,挂上去……
伦道夫灰心了:“也许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能倒挂在树上睡觉,而我不行。这堆叶子不也挺舒服嘛,我就睡在这儿!”
一阵喧闹声把伦道夫吵醒了。原来哥哥和妹妹在树叶堆上翻起跟头来了。
“嘿!”妹妹尖叫道,“真好玩!”“你倒觉得好玩,可我得在这儿睡觉!”伦道夫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有几片树叶粘(zhān)在了他的尾巴上。“我帮你掸(dǎn)。”妹妹说。她掸了几下,但没掸掉。
原来是树胶把树叶粘在尾巴上了。伦道夫忽然计上心来,他把更多的树胶抹在尾巴上,然后爬上大树……这次,他成功了!
打那以后,伦道夫就用这个方法在树上挂着睡觉。
可是有一天,伦道夫突然发现树胶干了。“现在我可怎么办呢?”他哭了。“孩子,”爸爸劝道,“你应该不抹树胶再练练。”“我真的不行,”伦道夫说,“每次我都头朝下栽下来。”
“冬天快到了。在冬天,所有的树胶都会干掉。你必须学会挂在树上睡觉。”爸爸说。伦道夫郁(yù)闷地低下了头。
就在这时,妹妹一蹦一跳地跑过来:“瞧!我找到了什么!”她嚷着,给伦道夫看两片湿漉(lù)漉的树叶。“我找到了点树胶。给你抹在尾巴上,好吗?”“你真好!”伦道夫伸出了尾巴。然后,他爬上大树。“瞧啊!”很快,已经倒挂在树上的伦道夫大叫起来,“这胶真管用,谢谢你!”
突然,妹妹尖叫起来:“伦道夫,你挂住了!快瞧啊,他自己挂住了!”“他当然能挂住。”哥哥说,“他尾巴上有树胶嘛!”“不是的!”妹妹叫着,“那不是树胶,是水!我骗他呢!”“水?”伦道夫叫道,但马上大笑起来,“我能挂在树上睡觉了!”
“噢,我的孩子,我真为你骄傲!”妈妈说。
“我懂了。干什么事都要有信心。”伦道夫说。“你所需要的正是这个!”爸爸说。“还需要一个狡猾(jiǎ huá)的妹妹!”哥哥说。“一个聪明的妹妹!”妹妹纠正道。
中国童话故事15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早逝,他和父亲相依为命。
夏天天气热,每天晚上他都先给父亲扇枕席,以便父亲安歇;冬天天气寒冷,他每天晚上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焐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
九岁的孩童能这样懂得孝顺父亲,感动了太守刘护,他上书朝廷申报,批准黄香为孝廉,黄香由此成为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儿童。当时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
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在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
后来他当了官,做了尚书令。成为以孝闻名、以孝施政的榜样。黄香的事迹被历代传颂,成为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
现今科技发达,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品德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夏天夜晚来临时,小朋友们是否想到早早地开冷风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地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是否想到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当然用电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行孝也不只是小朋友的责任,而是天下所有做子女应该做的。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让父母感到亲情的温暖。
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一个人基本的素质。那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呢?有人说等父母老了,我们要赡养照顾他们。其实不然,即便我们现在不能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可以听他们的话,好好学习,这就是最大的孝顺了。
文档为doc格式